長虹5.5秒,海爾10秒的啟示:工業4.0還有多遠? | |
發布時間: 2016-10-14 來源: | |
在這個以互聯網技術為中心的時代,智能化正在席卷一切。被稱為世界“制造中心”的中國,正在德國 率先提出的“工業4.0”概念的基礎上,開始一場規?涨暗墓I革命。其中,最顯著的莫過于家電企業 紛紛向無人工廠、智能制造轉型。在海爾與長虹的“吉尼斯”記錄背后,還隱藏著兩大家電巨頭對智能 化、個性化發展方向的考量。 眼下,工業4.0對中國這個“世界工廠”的影響越來越明顯。日前,有媒體爆料稱,四川綿陽的 長虹電視工廠可同時生產八款電視,每5.5秒就有一臺電視下線;隨后海爾又宣布,海爾沈陽冰箱工廠平 均每10秒鐘就能誕生一臺冰箱。5.5秒和10秒,分別創下了電視和冰箱生產的吉尼斯紀錄。 接連不斷的吉尼斯紀錄,仿佛構成了一個問號:工業4.0距離人們還有多遠? 智能化席卷一切 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制造成本 在這個以互聯網技術為中心的時代,智能化正在席卷一切。被稱為世界“制造中心”的中國,正 在德國率先提出的“工業4.0”概念的基礎上,開始一場規?涨暗墓I革命。其中,最顯著的莫過于家 電企業紛紛向無人工廠、智能制造轉型。 海爾的10秒和長虹的5.5秒,就是這一前所未有的制造業革命的縮影。實現了企業智能化轉型的 海爾沈陽冰箱工廠,通過智能化生產線布局實現了單線產能提升一倍、單位面積產出提升一倍,線體長 度縮小一半、配送距離縮短一半;同樣的,長虹通過系統研究生產管理模式的改進,向智能制造這種全 球最先進的工程管理模式靠攏,使電視工廠在生產線長度減少一半,場地面積減少一半,和工位減少近 40%的情況下,能效提升了50%。 這一模式在長虹空調生產中推廣后,建立的空調外機分站式柔性線人力減少了23%,線體長度縮 減了62%,在制品減少了53%,實現了信息傳遞、物料配送以及多品種小批量生產的高效率運作。 從2004年左右起,長虹開始全面的產業與技術布局,長虹制造逐漸變成了長虹智能制造,通過 FRID(射頻識別)這樣的物聯網技術的應用,包括以ERP(企業資源計劃)平臺為基礎的IT技術的深入應 用,讓“長虹智造”具有強大的信息化管理。而在注塑等傳統生產環節,機械臂等工業自動化技術已經 取代了人力生產,一間間曾經人聲鼎沸的生產車間,逐漸只有機器轟鳴的無人工廠取代。 迎接工業4.0時代 無人智能工廠刷屏“吉尼斯” 在海爾與長虹的“吉尼斯”記錄背后,還隱藏著兩大家電巨頭對智能化、個性化發展方向的考量 。 海爾的發展目標是提升用戶個性化滿足能力:在內外互聯、信息互聯和虛實互聯三大互聯下,全 球超千萬用戶將參與到海爾冰箱研發、生產、銷售過程中,不僅實現產品生產周度減半,還將快速滿足 用戶個性化、差異化需求。 長虹則致力于推動全產業鏈的智能制造。業內人士認為,長虹的信息化已全面覆蓋了制造、物流、財務 、營銷、研發等運營環節。在“智能系統管理平臺”中,從互聯網、大數據、云到智能制造、智能研發 和智能交易各個環節被相互貫通,生產設備不再是過去單一而獨立的個體,信息在不同的設備之間“流 動”,此時長虹的智能制造不再僅限于整機端,而是具備全產業鏈的“智造”優勢。 與此同時,長虹實現從內部協同向產業鏈協同的演進,既減少了無謂的內耗,也可以根據用戶需 求整合資源進行個性化定制,未來5年后將只生產定制家電。有消息稱,長虹將打造“透明工廠”,實現 個性化定制的可視化,讓消費者在定制家電產品后,可親眼見證其誕生過程。 如今,中國制造面臨“山雨欲來風滿樓”,如果家電企業不能及時滿足越來越多元、越來越個性 的市場需求,就將被競爭對手遠遠拋下。對此,海爾借助高度集成的自動化制造模式和用戶需求信息無 障礙流通的信息系統,共同造就了海爾冰箱的吉尼斯速度;“長虹智造”以IE為基礎,以實現科學管理 為目的,發展適應家電制造特性的制造執行系統和工廠自動化,提高生產效率和降低制造成本,并全力 推動家電的個性化定制。也許,每10秒鐘生產一臺冰箱和每5.5秒下線一臺電視的生產線,馬上會被更快 、更大的智能工廠代替;蛟S在未來的工業4.0時代,實現智能制造的家電企業,將創造更多的“吉尼斯 ”紀錄。 | |